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解读
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8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集体采访,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石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维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对这部法律进行全面解读。
问需于民,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是立法必须贯彻实施的基本原则,也是全国人大立法过程当中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基本要求。在立法过程当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同时,通过中国残联广泛征集残疾人群体意见建议,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石宏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立法工作中,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充分发挥代表在立法中的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调研、召开座谈会(包括视频座谈会)等各种途径和方式,确保全国人大代表充分表达意见建议。在地方调研时,专门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参与座谈会,或者专门上门听取全国人大代表意见。作为首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很关注这部法律。他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提出,盲人、低视力群体在学习过程当中,如果使用正常人群的学习教材,存在看不清、看不见的难题,会导致他们学习困难,影响个人学习成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福建调研时专门听取了他的意见,他希望关注盲人和低视力群体教科书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在法律中专门作出规定,鼓励出版单位编写出版盲文版、低视力版教学用书。
第二,积极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直通车”的作用。比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到山东青岛市黄岛区、天津小白楼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实地调研,与上海虹桥街道等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召开视频连线座谈会,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让人民群众的意见更真实、更准确地到达立法机关,并加以分析和吸收。
第三,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一是草案在审议之后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全文公开,群众可以上网提意见;二是针对各方关注的重点焦点问题,专门听取有关群体的意见,比如针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到街道社区的老旧小区调研加装电梯情况、加装电梯过程当中面临的障碍,以及在实践当中如何解决问题,并将这些成功经验归纳总结,上升为法条。
中国残联积极回应残疾人的关切,主动参与相关工作。中国残联维权部负责人介绍了残联和残疾人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立法工作中具体参与情况。
第一,反映需求,提出加快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议案建议,残疾人、残疾人亲友、残疾人工作者中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广泛听取意见、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的相关建议、提案和议案;
第二,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建议稿;
第三,参与立法调研;
第四,积极为立法建言献策。
共同发力,保障法律落地落实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法。
石宏介绍,在立法过程当中,这部法律的调整重点、保障重点和适用范围有一个发展过程。最早有同志认为,该法应适用所有群体。在征求意见和常委会审议过程中,有不少意见提出,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现实需要,从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本身的发展历程来看,应当突出重点。所以该法的基本定位明确,保障重点突出,即残疾人和老年人。很多制度的设计和规则设计也主要考虑到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期望和需求。“同时我们也考虑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当中对无障碍需求的人群越来越多,比如孕妇或者身体受伤的人群,这些群体在一定情况下也对无障碍设施有需求。所以,从立法目的和调整范围上明确,在重点保障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情况之下,其他社会群体成员有无障碍环境需求的,也可以享受无障碍环境的便利。”石宏表示。
石宏指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保障重点是残疾人和老年人,同时强调普惠性,让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社会成员,这就是这部法律的基本定位和重要理念。
中国残联维权部负责人介绍,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新时代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实现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法治保障。中国残联将采取三项措施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全面有效贯彻实施:一是多种形式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学习宣传;二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进一步明确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法律责任,中国残联依照法律以及章程,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三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进一步赋予残联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律地位,中国残联要将法律的实施作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人介绍,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后,一些配套部门规章制度需要依据法律加紧修订完善。同时,呼吁全社会齐心协力,贡献智慧,为标准的制定修订建言献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在标准执行方面,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信息无障碍标准”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行业执行相关标准规范也指明了方向。在法律实施方面,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专设了“保障措施”和“监督管理”两章,这将有利于解决目前信息无障碍保障措施不充分、监督管理缺乏依据等问题,增强了法律条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惠民便利,“无碍”更“有爱”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普通人可能是很大的优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是对于残疾人和老年人却会带来很大影响。”“老年人到公共服务场所,比如到银行或者到一些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一些业务,如果没有人工引导和解释,自己在自动服务机上操作是相当困难的。”石宏说。“数字鸿沟”和“服务赤字”这些障碍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残疾人和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生活品质、生活质量,亟须通过立法方式予以解决。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将进一步促进包括“信息无障碍建设”在内的多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据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聚焦残疾人、老年人在上网时遇到的困难,组织全行业的力量积极行动,多措并举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工作,目前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完善信息无障碍顶层设计。除了积极参与研究制定即将实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之外,工信部还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健全标准规范体系,组织发布信息无障碍相关标准共29项,制定了国内首项互联网应用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等,指导相关单位精准科学地开展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二是提升互联网应用的无障碍水平。开展了专项行动,指导与残疾人、老年人密切相关的1735家网站和手机APP等完成升级改造。三是扩大无障碍硬件产品供给。组织国内智能手机、智能电视主要生产企业,持续优化操作界面,简化操作流程,提升智能产品人机交互体验。四是增强基础电信企业的无障碍服务能力。部署基础电信企业不断完善传统的电信服务方式,线下营业厅专设爱心通道、老年人专席,同时推出专属优惠资费、大字账单等服务,为残疾人和老年人办理电信业务提供便利。
老年人看不清药品说明书怎么办?石宏介绍说,对这个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立法中有一个变化过程。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三次审议稿曾经规定,国家鼓励食品药品以及其他商品的生产经营者提供大字、盲文等无障碍版本和标签说明书。但是在第三次审议过程当中,不少委员提出来,对药品生产经营者,仅仅鼓励他们提供这些无障碍格式的版本和说明书还不够,因为药品说明书的字体如果太小,看不见或者阅读不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误读了,可能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甚至普通人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这个问题确实是比较重大的问题。“审议过程中,常委会委员提出,对于药品和其他商品的要求应当有所区别。”石宏说,根据常委会审议意见,通过后的法律明确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完善药品标签、说明书的管理规范,要求药品生产经营者提供语音、大字、盲文、电子等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
那么,如何理解法律规定的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呢?石宏举例称,比如药品说明书,原则上讲纸质的要有大字版,让大家看得清楚、看得见。有时候药品说明书比较长,用纸质大字版可能就厚厚的一本书了。如果全文纸质大字版确实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可以提供电子版,电子版就是用扫描的方式,一扫描电子的大字版就出来了,这样就最大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群体阅读药品说明书不便问题。
除食品药品之外,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还对其他商品的生产经营者提出鼓励性的要求,鼓励他们提供类似的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方便残疾人、老年人识别和使用。至于“其他商品”的范围,石宏表示,除了药品之外的商品都在这个范围,比如和残疾人、老年人生活相关的食品、保健品等。
对于国家将如何鼓励企业提供无障碍格式版本,石宏介绍,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五章是“保障措施”,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视角,为鼓励企业或者个人提供无障碍版本作出规定。比如,一是国家要建立健全有关标准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国家无障碍设计、产品的认证、无障碍信息的评测制度。三是通过经费支持、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方式,促进新科技成果在无障碍环境建设当中的应用,鼓励无障碍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生产、运用和推广。“说明书的问题看似一个小问题,但实际上涉及每个人,也跟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石宏说。国家相关部门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了,抓紧开展药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修改完善工作,这个管理规范修改完善的草案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促进融合,确保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参与
对于盲人群体来说,盲道就是他们“静态的眼睛”。“大家在马路上看到很多盲道或者建设不连贯,成了‘断头路’,或者被共享单车、轿车占用。本来盲道的目的是让盲人出行更方便、更安全,但如果成了‘断头路’,或被占用,盲人非但享受不到安全,反而会成为安全隐患。”石宏说。针对无障碍设施建设“重建设、轻维护”“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石宏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责任主体,以及责任人应当承担的维护和管理职责;同时明确禁止违法占用和破坏无障碍设施,如果违反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国家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或者其他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便利。“现在很多老年人住在高楼里面,或者有些残疾人住在高楼里面,没有电梯的话连家门都出不了,寸步难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石宏指出,在广大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中,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呼声极高。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介绍,实际上,电梯的缺失,不仅严重影响“悬空老人”、残疾人的衣食住行,还将他们与正常的社会生活阻隔。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确实对于解决困难群体上下楼梯难、“悬空老人”问题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目前仍存在加装电梯高低楼层的居民形成共识难、资金筹措难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此外,还需严控增量,对七层以上住宅要求加装电梯的相关规范进行修改。
培养人才,助力无障碍环境高质量发展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人才培养作了哪些规定?目前我国无障碍人才培养情况如何?石宏介绍,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人才培养作了三方面专门规定:一是明确规定了国家要建立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机制;二是鼓励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开设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开展无障碍环境领域的理论研究、国际交流和实践活动;三是对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学实践、相关领域的考试内容提出明确要求,有几个专业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密切相关,比如建筑专业、交通运输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等相关领域,这些专业应当增加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教学实践内容,相关领域职业资格考试、继续教育以及其他培训的考试内容应当包括无障碍环境建设知识。
“无障碍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实践基础。为主动适应无障碍环境建设需要,近些年国内一些科研院所、高校、学术团体等开始优化专业设置,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中国残联维权部负责人介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等成立了70余家无障碍研究机构,加强无障碍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培养了一批应用型专业人才,产出了一些高质量研究成果。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民用机场协会成立无障碍专业委员会,整合国内优势资源,合力推动无障碍人才培养。
“2023年4月,教育部发布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申报的目录外新专业‘无障碍管理’正式进入目录,是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的第一个专业。为配合法律贯彻实施,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2023年率先在全国招录了第一届本科生近50人。”无障碍课程和实践得到加强,比如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一些高校开设了无障碍通识课,建筑、交通运输、城乡规划等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在部分高校加强了有关教学和实践内容,少数高校在计算机类专业开始开设信息无障碍课程或信息无障碍方向。
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贯彻实施,对无障碍专业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下一步,中国残联将推动教育、科技等相关部门采取更实的措施支持和鼓励无障碍人才培养。
来源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
本文选自丨《中国残疾人》第10期
文丨钟灿
编辑丨黄婷
★转载请注明来源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使用抖音扫描)